把你正在做的一切
都视为游戏
千万不要
过于严肃地对待所有事
心理层面的“父母双亡”、“相亲相爱一家人解体”,是人能通往心智成年的第一张门票。
个体成熟,在这个地球上,从来都是一件“残酷”而奢侈的事情。
外网很火的视频:一群在英国的国内游客与广场上一位钢琴表演者争辩,这群游客坚持认为别人无权拍摄自己,而钢琴客说这是公共场合,如果你们不愿意被拍摄,可以离开。
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有些人对于权利的边界毫无概念。
双方辩论之际,男导游突然大吼一声:别碰她!而且连说了十几遍,把钢琴客吓一跳,但实际上钢琴客根本没碰任何女游客。然后男导游又控诉钢琴客歧视……
惨不忍睹的碰瓷表演。
后来有内行解释为什么这群游客这么怕被拍摄,因为成双成对出来的未必是夫妻啦,你懂的。
什么有用学什么。
就是把时间优先花在健康和成长上。比如把时间多花在锻炼身体上,而不是花花草草上。把时间优先花能力提升上,而不是研究甄嬛传上。
把基础打牢,再考虑上层建筑。
日更其实比偶尔更新要更简单。因为偶尔更新你总会想着找借口拖延,而日更则没有借口可言,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找到素材做成内容去更新,你会对每天的生活变得更敏锐,抓住一切可用的素材去更新。
-CaseyNeistat
有一群羊在河边喝水,水很清,也很深。羊群很挤,相互摩擦着。一只老羊在喝水时,不慎掉进了河水中,一下子就被河水冲走远了。本来其它的羊群应该马上退避,逃之夭夭。
可是,悲剧发生了;它们都认为老羊是在引导它们,于是纷纷跃入河中,被湍急的河水淹没。羊的失误在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盲目跟从。
或许很多人会对此嗤之以鼻,人类的智慧当然远远高于羊。可是在投资领域中,羊群效应也很容易出现在人类自己身上。
回想每波大牛市时,投资者的热情超乎想象,有人高呼A股上万点可期,而今市场大跌,投资者的热情迅速降温,或坐立不安,或仓皇逃离,或盲目抄底。而结果呢?
我们却在"跟风"中迷失了自己的投资方向。市场上热烈的追涨杀跌气氛加重了我们或亢奋或沮丧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反过来又放大了整个市场的波动,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为了制造“疯狂”的“羊”。
香港有否出现人才“离港潮”?外交部:有关言论毫无依据,实际情况是去年香港净流入17.4万。
发言人是否回答了问题?其实并没有真的回答问题。为何这么说呢?
举例说明:某省流出了1000名处长,同时引进了10000名木匠,因此某省对外宣布净流入9000人!净流入没错,但确实出现了管理干部离省潮。
香港的实际情况确实是在流入,同时也在流出。只不过流出的是原生人才,流入的是大陆人才!未来香港越来越像大陆,也就是作为社会整体的回归!而资本市场已经全面回归了,港股大A化!
今日,苹果、微软、亚马逊、英伟达四家公司的市值分别约为3万亿、2.95万亿、1.6万亿、1.47亿(美刀),A-MAN四大家的市值合计约9万亿美刀,折合人民币约63万亿。同期上交所2266家上市企业,合计总市值42.86万亿,加上深交所2000多家上市企业的27.22万亿总市值,合计70万亿人民币,超过A-MAN。
人们在传播某些事情上 (比如赚钱),总是爱举那些顶尖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案例来抬杠,来攀比,来要求自己。
但在身体健康的指标上,很多人对自己的要求,连头部的 25%都算不上。而且会找各种借口,彻底放弃对进入头部 5% 的追求。也是醉了。
比如 vo2max 的指标,进入头部 5%的大概阈值是:
对 40岁的男性, 53 ;
50岁的男性, 51
60岁的男性, 48
感觉并不是事实,你可以通过改变你的想法来改变感觉。你的想法创造和影响了你的情感和情绪。不愉快的感觉仅仅表明,你正在思考某些消极的东西并且相信它。
-Bowdon
当我们面临人生选择时,常常会面临来自父母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建议是基于他们丰富的人生经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每个时代和背景都有其独特性,因此生搬硬套这些经验可能并不完全适用。 张朝阳想表达的不是说父母说的全是错的不听父母的话,而是鼓励年轻人要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经济不好,连带不要脸的动作也变多了。
我还见过,从寺庙零钱箱里,带着孩子用孩子的手往外掏钱的妇女。整个给我震惊了。
农业经济思维的一个特点是重生产轻利润,把产量当成最重要的指标。在农业经济中,产粮一千万吨肯定比一百万吨要好,要千方百计追求粮食增产。但在工业时代,工业产品产量多少不关键,关键是销量和利润率。比如,如果生产一亿吨钢材,但是卖不出去、利润很低,甚至还抵不上仓储费用,那么生产一亿吨钢就不如生产一百万吨钢,不是钢铁产量越多越好,而是从钢铁生产中挣钱越多越好。
一朋友的朋友,15年年炒房,当时听说他加杠杆一口气在江边买了10多套房子,边买边卖,后来赚了500多万。
昨天看到他发的朋友圈,爆仓了,亏了近1000万。
十几年的财富积累,在2024年1月22日化为乌有!
不与人争口舌之快,这是我在大学里就明白的道理,但是我发现在社媒上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年逾不惑了,还特别爱与人争论。明明身为社会中下层普通人,却要为达官显贵、明星偶像、国际局势、社会大势争论不休。我觉得,你如果意识到了什么,自己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就好了,干吗要在意别人的嘴呢?别人说什么说去呗。
我特别反感话术,耍弄话术的人自以为很厉害,但真没什么意思。任凭他们把黑的说成白的,把臭的说成香的,把没占到便宜说成赢两次。他们玩他们的,咱们干咱们的。他们把时间浪费在锻炼嘴硬上,咱们趁机把该考的证考了,该升的职升了,该加的薪加了。口舌之快虚无缥缈,而切身利益才实实在在。有工夫多挣点钱,谁又跟钱过不去呢。
所以要去记录每一个当下
当别人赞美你时,除了说“Thank you”,你还可以用这句会更高级:“ I'm flattered",很地道也没那么死板。特别女生,被TA赞美又不想和TA约时,可以简单说“I‘m flattered, but...", 就很得体。
因为社交媒体最大的污染源并不是 troll,而是 judge。
一个普通人,经常会因为某些话题的激发,忍不住要去 judge 别人,评价别人,而这样的评价经常是负面的表达与语气,放现实里会挨打,在网上又不会挨打,还会想:“你发出来不就是给我们评论的吗?”
评论是一回事,评论的礼貌是另一回事。但大多数人如果不是面对面,没有面对一个具体的人的感知,对礼貌是无意识无约束的,并带着不吐不快的急切。
非人格的账户比如蓝 V,这是公域的舆论场。人格化的账户,无论大 V 还是小透明,这是私人客厅。在别人家客厅里发言,要考虑主人的感受,否则就会被扫帚赶出去,也就是删评拉黑去做题。
但这个边界远没有达到约定俗成,公序良俗的地步,网友往往会带着在公域 judge 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习惯,去客厅里指着主人喷,喷完了还很诧异 “你就容不下一点不同意见吗?” “这么容易就破防了?”
【富兰克林五小时法则】
在工作之外空出1个小时,进行阅读和学习,一周就有5小时。
这个原则看上去极其简单,但实际上坚持下来的难度非常高。
其核心在于“给日程留白”,而不在于“每天1小时”这个量化标准。
无论孩子是孩子的学习,还是成人的工作,都不要排太满了。
一是人容易高估自己,往往计划1小时的工作,1.5小时未必能完成,经常完不成计划会气馁;
二是人是需要放松的,放松会产生思维漫步,有些好的点子就是这时候出来的。
胖东来为啥这两年这么火,尤其是在实体店愈发亚历山大的时候,可谓逆势而上。
主要几个点:
1、尽力替顾客着想,甚至有点讨好型人格,售后服务无微不至,有顾客不小心打碎一瓶红酒,服务员先问受伤没有,而且不会索赔,反而会反思没把酒放好;看完电影不满意,可以退半价,甘愿吃亏;
2、货物来源放心,不担心买到假货,更不会缺斤短两,与外面小摊贩形成鲜明对比;货物价格不高,同样的饮料,比外面还要便宜不少,实打实得到实惠;
3、尊重店员,正常休息,不鼓励加班,把员工当人看,给予比同行更高的薪酬,自然动力满满。
在一个不太正常的商业环境里,胖东来不过做了些正常的事情,都是同行的衬托,让胖东来脱颖而出,反而愈发受到消费者追捧,每年利润并不低。
有很多同行考察过胖东来,为啥其他地方没有出现胖东来现象,可能是只想让员工奉献,不给相应福利;想吸引消费者,却不愿意让利。
《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
作者: (法)让-诺埃尔·卡普费雷
谣言已经是人类社会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本书作者搜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法国流行的种种谣言,阐述了它们的起源与流传路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们以及人们是如何利用谣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他还分析了谣言在明星生活、金融、政治和商业行为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辟谣的手段。本书不仅着眼于谣言本身,更是对谣言背后所附带的文化与社会背景的深入探讨,让读者对这个熟悉的事物有全新的认识。
广告是第一个替罪羊:广告集中了成年人面对视听系统对儿童的权力和影响所产生的一切恐惧。因而广告只能使用阴谋诡计和欺骗手段,只能利用孩子们的相对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