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性教育问题的提案我以前参与过,但后来放弃了。它里面倒是有很多很有趣的问题可以和大家分享下。首先核心问题一直是我国民众对教育制度有不切实际的期待,认为孩子出了问题都是没教好。接着就是他们对性教育的预期出了问题。
我国大多数经济能力一般的普通家长,对孩子的未来预期就是高考。18岁前的孩子人生的目标,或者说该做的事情只有一个,就是全力读书,是绝对不应该有“性”这个内容的。
这个前提绝大多数认都认同。
然后就是现实。我国的堕胎率大家都能搜到,明显这个堕胎率就是表示有严重问题。
接着就有一个悖论了:
家长希望性教育达到的目标是“未成年人不要发生性关系”,而性教育要做的是教育孩子“安全的发生性关系”。
你说怎么办?
《根本不值得你去做的20件事情》
- 跟没有从伤害或者虐待中走出来的人交朋友(注意是交朋友而不是继续做朋友)
- 跟他(她)合作,仅仅因为他(她)是朋友
- 迫于压力去发生两性关系
- 刻意追求“灵性”
- 在网上挑战别人的观点
- 在社交媒体上宣泄情绪
- 酗酒
- 让一个成瘾的人戒瘾
- 掺和恋人的争吵
- 在社交媒体上浪费太多时间
- 读几篇文章就以为自己在“学习”
- 在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还从事危险的工作
- 买自己不喜欢的奢侈品
- 知道第二天要工作还熬夜
- 跟三观不合的人恋爱
- 使用不合法的手段去报复
- 忽视自己的潜力
- 长期从事不喜欢的工作
- 因为逃避某种压力或者追求某种名望而去留学/读研/读博
- 仗着自己年轻就虚度光阴,花天酒地
“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
——《狗十三》
什么是“爱自己”啊?真情实意地爱自己真的很难,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原因就是这个世界对女性有太多要求了。美、瘦、有才华、最好是家庭事业都能兼顾;年轻时但求上进,老了以后美美享福。不成功就没价值,对社会和家庭没贡献就没价值,价值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我真想说这些都是bullshit。在这个充满巨大不平等的世界里,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唯一意义是,know yourself。你的快乐和不快乐都属于你自己,你能为你走的每一步路可能带来的后果负责。以及接受自己有可能不美、不成功、才华有限。只有脱离他者的想象,或者说,不在乎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满足他人想象的人,才可能离真正的自由近一点。



法国总统马克龙发推悼念鸟山明:“致鸟山明和数百万陪他成长的粉丝”。配图是2021年鸟山明赠予马克龙的手绘!
海尔创始人张瑞敏表示:电商平台的发展并没有增加就业总量。它们频繁展开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减少,反而阻碍了企业的创新,使平台逐渐成为资本垄断的中间商。因此,有必要限制平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佣金方面。建议将佣金限制在5%到8%之间。平台过高的抽成剥夺了从事实际工作的人的利益。
一般来说自己比较自律、个人资质比较好的,无论男女,是不能接受找个异性消耗自己的。
如果一个你觉得很自律的女的,谈起恋爱乌七八糟,那只能说她的生活规律也快完蛋了,她还是不清醒。
同理,谈到个人能力较为优秀的男人,如果他对你怠慢、你觉得亏,可以走。不走的话,就得懂事点看他是否记恩。
又作又闹,一般调整不了他对你的付出,还容易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