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文

Mar 08, 2024

TUTU WU

💡
当欲望和野心得不到满足,总想向外界证明自己过得好的时候,不妨认清一个现实:别人并不关注你过得好不好,每个人最关心的都是自己。别人也不那么在意你经历了什么,他们只在意跟你相处时,自己的感受。
所以不要希望别人理解你的辛苦,也不要渴求外界认可你的牛B。你没有那么多观众,但当你明白这一点时,才能活得更自由!
💡
notion image
💡
我得出的结论是,人必须生活在自己觉得最开心的地方。人生短暂,长眠无期。
💡
转载一篇老文章,讲述的是:世界顶尖金融学家、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组成的梦幻团队,如何在使用杠杆的情况下的两次失败经历。
【作者简介】黄奇辅(Chi-fu Huang):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麻省理工大学金融学博士,1990年成为麻省斯隆学院正职教授,1993年离开学界转入业界发展。
黄博士是世界顶尖金融学家。由他35岁时主笔的《金融经济基础学》是全球金融经济学经典教材。相比学术成就而言,黄博士在业界可谓是命运多舛,他曾担任合伙人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曾是全球最耀眼的对冲基金公司但最终被清算交由华尔街接管。之后,他创办Platinum Grove Asset Management,同样在2008年金融海啸中遭遇滑铁卢。
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群金融天才,两次在市场展试身手,两次以失败告终,这令我们难以接受,但它就是事实。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交易理论,模型,我们和金融学界、业界的世界顶尖领袖并肩同行,我们也拥有一流的情报和资讯;甚至,我们就是最顶尖理论、模型的创造者,我们本身就是顶尖的领袖,我们讲一句话,就会在市场上产生反应。
我们也几乎做到了万无一失,但最终,天才抵不过天时。在天时的剧变下,没有踏准天时的我们,一而再地失败了,这是我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教训。
💡
我经常一个人出去旅行。 作为一个女生,很多人会问我是否不安全。 刚开始旅行时,比如说17岁的时候,我还会跟别人说,我没有觉得不安全,或者是我没有遇到不安全的事情,或者是可能有一天我会遇到。至少我还会进行这个讨论。 但是,现在我31岁了,我已经不会再进行这个讨论了。 我的标准答案是: 这个世界上任何有价值的体验都是「不安全」的
💡
记得10多年前,某经济学博士大肆鼓吹买黄金比买房子好,我还在博客上狂批了她。这几天又有人鼓吹买黄金抵御通胀,记得之前还有很多人接抵御通胀之名兜售钻石、名表、古玩等的。 告诉你们一个残酷的事实吧:买这些东西,等到你需要用钱时,你能三折卖出去,就算你祖坟冒青烟祖上给你积德了!
💡
大城市的核心房产,优质公司的股票,强势稳定国家的现金
💡
余秋雨有一本书叫《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里面写道:两大隐秘结构为—— 一、无结论的两难结构(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 二、半透明的双层结构(两个层面,前后并立,但前面一层又隐隐约约、影影绰绰地透露着后面一层的信息)。
我时常想起,觉得又对又废话。
💡
当你年龄越大,经历的越多,你就越能理解叔本华那句至理名言:“人类最大的愚蠢就是试图用健康,去换取其他身外之物。”很多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这个物质战胜灵魂的年代,几乎所有人,都搭上了欲望的列车,却把心遗落在了站台。
💡
接下来的商业竞争趋势,可能演变为在对手的产品中找日本原料、配件、文化设计元素,以此炒作,将对手赶尽杀绝。先下手为强,若心存侥幸或仁心,慢一步便万劫不复。
💡
一个常看常新的故事(上次想起这个故事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 context 下面,可见它有多万能。
一个人住在河边。他听到广播说河水即将泛滥冲走城市,每个市民都必须尽快躲避。 这个人不走,他说:「我祈祷,上帝爱我,上帝会拯救我的。」 水涨起来了。一个人划着小艇过来冲他喊:「喂,城里已经开始发大水了,让我把你带到安全的地方去。」 可是这个人大声回答说:「我祈祷,上帝爱我,上帝会拯救我的。」 一架直升飞机在上空盘旋,飞机上一个人用扩音器对他喊:「喂,城里已经开始发大水了,让我给你扔个梯子下去,然后我把你带到安全的地方去。」 可是这个人大声回答说:「我祈祷,上帝爱我,上帝会拯救我的。」 最后他淹死了。 死后他站在天堂的大门口要求见到上帝:「上帝啊,我祈祷,我相信您爱我,为什么我还会被淹死呢?」 上帝说:「我让你听到了广播,给你派去了直升飞机和划艇,你怎么还是到这儿来了?」
💡
有人说,有些孩子天生就喜欢学习,课间宁愿做题也不愿跟同学玩,觉得玩很幼稚,就算老师家长不布置作业,他们也会找作业来做,这种孩子根本不用鸡,就是优秀成了习惯,也不用别人同情他们没童年,因为他们乐在其中。
我对这种说法很警惕。
  1. 很多人并不是喜欢学习本身,而是喜欢排名超过别人带来的优越感。真正喜欢学习的孩子,应该是对知识好奇,喜欢探究,乐于思考,尤其喜欢观察解决现实世界的“活”问题,而不是喜欢刷题和考试中的“死”问题。不少小镇做题家很擅长做题,在学校会特别有存在感、安全感,但出来社会后发现评价标准变了,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尤其进入大平台后,比自己强的人永远存在,这种攀比带来自卑、恐惧、抑郁。跟别人比较得来的自信本身就是沙石上的高楼,并不稳固。
  1. 课间赶作业不出去玩并不值得提倡,这说明孩子还不懂得劳逸结合能提升学习效率,生活的平衡远比一时的成绩更重要。像柳比歇夫这种一生精确计算时间流向的工作狂,每天也要保证10小时睡眠,并且从不吝啬花时间跟朋友交谈、写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只有不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业,而留出许多自由活动时间,才能学得好。”这不仅在讲效率,更是在讲精神状态。
  1. 喜欢学习不应该和喜欢玩、跟人交流互斥。知识分子清高、不合群一定程度上是社交能力弱的表现。研究表明,高幸福感和收入、学历的关联并不大,反而是拥有良好亲密关系和社会关系支持的人更幸福。我们的教育生态过度主张成王败寇、成绩排名,孩子们很容易比较、嫉妒、想赢、优绩主义,竞争冲突有余,同理心、合作、利他等品质培养不足,而这些都是影响孩子一生幸福和长远发展的软实力。你好就意味着我不好?还是你好,我也可以很好?很多人一生都在为应试教育解毒。
💡
「很多电影是因为没钱才好看的。没钱才需要创意,有钱就不动脑子。」by吴镇宇
💡
查理·芒格:我们(美国)向外国提供了那么多的贷款,几乎全都逾期了。向一个主权国家发放的贷款,根本没办法强行收回。你让还款,人家说:“你看,我们国家多少穷人还流落街头呢,拿什么还钱?”我们能怎么办?难道把海军开过去?
💡
怎么能获得能量?
锻炼专注力就可以
只要达到心流的状态,就能获取巨大的能量
虚无本身是能量源头,人类要从虚无中获得能量就得使用媒介——“专注”
一旦专注,即可对抗虚无打败虚无,从虚无中夺取力量
无论你怎么表里如一,在别人嘴里也各不相同
notion image
💡
「宇宙级共识:马斯克和奥特曼都认为“基础数学是AI的核心”。
强大的数学基础对人工智能至关重要,代数、微积分和概率的核心数学概念是现代AI创新的核心。
现代AI系统根植于数学,使得在这一领域从事职业需要对数学有深刻的掌握。
如果不维持基础数学的标准,反而会加大教育不公平,从而阻碍 STEM 多元化。」

Copyright © 2024 TUTU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