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评论
真那么多人在银行被忽悠买了什么投资理财型保险,储蓄型保险,分红型保险???
这算是最日常,所有人最容易碰到的垃圾金融产品了。
虽然产品本身跟另一些天坑产品比起来没那么差。
但因为太普遍,几乎每个银行大堂都有人推,而且门槛极低,买起来太容易。
所以影响范围很大,所以垃圾程度堪称登峰造极,
垃圾中的垃圾,垃圾中的极品。
对普通人来说,你弄不清楚那么多规则算法,那么多产品,你就记住三句话。
理财,就是理财。
储蓄,就是储蓄。
保险,就是保险。
其中任意两者搭配,对你个普通人来说,99%概率是坑。
尤其是分红,储蓄型保险
跟保险就几乎没🐔毛关系。
你自己去翻翻合同看,里面实际提供的保障
你在保险公司买同样的撑死一年100块
一些能保本保息给你的都算💩里金花了
大多数产品算下来
实际等于你每年给银行送钱的慈善性支出。
如今越来越明白,撑下去的方法很简单:爱具体的人,做具体的事,过具体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抵抗那些宏大的、抽象的、试图让我们变得消极的东西。
-unknown
因为受的教育比较传统,所以我本人很少搞茶艺。也比较专一,一直推崇1V1的关系。哪怕不喜欢,全情投入了失败了再重开一局都行。
但我支持大家自私一点,何以解忧?唯有鱼多。一定不拒绝其他男人的示好,给对方机会,不拒绝和异性的来往和社会上的其他正常来往。保持独立性。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想清楚自己是想结婚还是想短择要利益。如果是想结婚,再遇到靠谱的奔结婚的对象就尽早定下来。定了就不要再去一脚踩两船了,结婚还在外面搞三捻四的也是败运气的,败家庭财运。
如果只是拼命想搞钱,我支持你们找十个男朋友物尽其用。翻了也没关系,还有别的。
在一起时,恩恩义义;分开时,潇潇洒洒。
——汪曾祺
光环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 Kelly)提出的,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而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光坏效应其实是一种认知偏差,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不难发现,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一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发表,所有著作都不愁销售,这都是光环效应的作用。
美剧《天蝎》里,经济发达的加州,风景优美的海滩上,岸边悬崖崩塌,一个小男孩掉进了沙土洞里,保姆在旁边呼救,立刻就跑过来了警察,迅速又来了消防局,陆军工程部队,记者,等等一大堆人,全民关注,齐心合力救援小男孩。如果是警力没有那么充裕的地方,即使同样是美国,换成破败混乱的街区,可能警察就不会来那么快,更不用说后面那一大堆人和工程机械了。所以,与其说“x命贵”,更准确的说是“x地命贵”。命贵不贵取决于事故发生在哪里……
荣格曾说:对于那些仍躺在中世纪长椅上睡觉的人,究竟该不该把他们唤醒呢?(鲁迅也表达过大致相同的意思。)——看来,这的确是一个有些纠结的问题:对那些至今仍生活在洞穴中的史前人,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涉及自由与幸福两个核心概念。我个人认为应该唤醒。因为毋宁说是唤醒别人,不如说是作为一个文明人他应该提防一切背叛文明的罪恶。自由时刻都在沉沦,因此自由时刻都应当有所作为。
现在的知识、特别是能力门槛越来越高。高学历不代表能做研发。高学历变成高收入越来越难。而且研发的效率越来越高。比如AI发展,能从事AI研发工作的人很少,被替代的岗位却越来越多。最后还是社会福利,少数精英养一大堆躺平的。现在欧美就是这样。
看完《周处除三害》,感叹台湾的电影水准直追韩国。小成本,小制作,尽可能舍弃不必要的资讯,使得整部电影完成度极高。极简的故事情节,冼炼的叙事风格,感觉像一次性通读了一遍《老人与海》这样的伟大小说。又想起希腊诗人卡瓦菲斯的诗《在海港城》,摘录如下:
埃米斯——年轻、二十八岁——
乘坐一艘特尼亚船抵达这个叙利亚海港,
他打算学习做香料生意。
但他在海上病了,刚上了岸就死去。
他的葬礼在这里举行,是最简陋的。
在死前数小时他呢喃着一些
诸如“家”、诸如“老父母”的话。
但是没人知道他们是谁,
或在这个庞大的泛希腊世界
他称呼的国家是哪一个。
这样更好,因为这样一来
虽然他被埋在这个海港城,
但他的父母永远怀着他还活着的希望。
无论电影,还是小说,亦或诗歌,好作品给人的艺术享受是相通的。
首席投资官裘国根的一句论断,“投资是一场与不确定打交道的游戏。”不确定性时代,投资人更需要重新检视自己的投资方法论和底层逻辑。
喻宗亮指出,我们将A股简单分为红利资产、与量化相关的微盘类资产,以及大盘核心资产。在过去几个月里,微盘股和红利板块受到的追捧比较多,而大盘核心资产相对不受市场待见,这是因为核心资产之前被炒作得比较高。
仁桥资产夏俊杰感叹,低波动的产品已经不复存在了,不管是哪类产品,只要底层配置的是高波动的资产,其波动属性早晚都会显现出来。
老牌私募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喻宗亮表示,节后两周时间里整体以涨为主,我们把最近的表现定义为年前流动性危机后的超跌反弹。往后展望的话,还需要结合未来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演绎情况去看,它的反弹幅度可能会跟超跌幅度有关,超跌反弹之后,就看宏观政策和经济方面的具体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3月8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达到1956.58亿元;短短一年,规模就增加了约2倍
易方达沪深300ETF从百亿阵营一举跃升至千亿,华夏上证50ETF也从500亿元体量发展到站稳千亿元大关。此外,华夏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规模超过700亿元。
评:ETF的大时代来了,这是代表新一轮行情的方向,未来GJD、机构配置的主方向都会是ETF或者这些主流ETF的成分股;这些成分股都是中国上市公司的行业龙头,其中核心资产是最靓的仔;
上证50股息率4.25%,市盈率9.36
沪深300股息率3.31%,市盈率10.6
中证1000股息率1.6%,市盈率28.2倍
中证2000股息率1.2%,市盈率51.74倍…
昨天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电话,是不认识的小区邻居。说新买了台电车,看我车位装了充电桩,想商量下能否闲时帮忙让他用,他付电钱。
说实话我是挺愿意帮人的,但这个事我琢磨了一下,还是抱歉拒绝了。
操作起来很困难,如果本着帮别人的心态,让用了,可能最后反而落下埋怨。他充电的时候我没法停自己车位。他付电钱,还得每回对账算账。还牵扯个阶梯电价的事,多了少了都不舒服。如果最开始让人家用,后来觉得麻烦又不让用了,肯定倒给人得罪了,不如开始就拒绝。
很多事是这样,得考虑可行性。人性就这样,好心帮忙,最后落得个埋怨,简直太常见了。
人的本能,是把流动性的涌入,误以为是基本面变好。然后不断研究分析基本面,拿基本面中的一些素材来合理化实际上是因为流动性涌入带来的价格上涨。
这个逻辑可能很长时间内会自洽,形成一套说服自己的理论体系,自洽时间越长,对理论的信念也就越发强化。
直到有一天流动性突然被撤掉。对于还沉浸在自我合理化的理论体系的人而言,这将变成一个灾难。
腊月的窗外阳光明媚,误以为很暖和。
最近做投资的感悟,长期胜利者少:
一年三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
所以还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投资逻辑想通想明白,同时不停的学习,让自己的投资结构迭代,跟上市场的变化。
国内投资界,我最佩服的就是但斌,总是在深度的学习,跟上世界的潮流,也获取了他自己的超级回报。
跟他同期的林园,牛逼吹的再响,这几年都没有投资的回报率,就靠收点管理费挣钱,发发产品,割割韭菜。
但斌当年跟林园一起投资茅台,但是人家后来又开始投资微软投资苹果,前几年投资了特斯拉,这两年又投资了英伟达。
所以从来都是只有时代的投资人,没有投资人的时代,一定要持续的深度学习,跟上投资浪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