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文

Dec 27, 2023

TUTU WU

💡
看透了人性之后,你不会做很多傻事,比如进名校、去考研。 不如,踏踏实实学一门手艺,过着简简单单的人生就好。 陪伴家人,一家人和和气气,健健康康,平凡人最大的幸福。 而不是所谓的好高骛远,追逐名与利,与豺狼共舞,与伥虎谋皮,与小人同事。 / 纳兰明空《人间清醒》
💡
昨天看国外一个头部汽车品牌的职业经理人出的书,他几乎是很坦诚的在写这本书了。
里面有一个段落提到: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不是喜欢你的下属,也不是尝试去改变他们和培养他们。但你赞不赞成他们,认不认同他们,这也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完成业绩,这才是最重要,你也唯一应该关注的。
💡
看了一部电影“最佳出价”;从商业思维的角度来看,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大多数生意人都能做到的,如果能找到客户的痛点,就算得上是商业高手,但能击中客户的要害,那就是商业奇才,几乎天天在大风大浪中搏击的拍卖师,就这样被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击中命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相通的。
💡
连续目睹好几个发火、发怒、泄怒的场景,真心觉得,能够好好说话,是一个人殊为难得的一项优秀品质。
愤怒是值得注意的情绪信号,背后是渴望被尊重、看见的自我。如果一个人在关系里总是感到愤怒,是因为她的内心和真正需求被忽视了,被自己忽视或者被他人忽视,真实自我退后、被弱化了。
当你无暇去探索自己真实的想法,很多想法和需要就会通过各种情绪投射到外部。内在自我越被弱化,就越是容易被他人和外界牵动、影响。
而当你能够先看见自我,明白投射情绪的根源是因为一直以来,自己都忽视了自我感受、需要,没有合理主张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之后也更会能够理性、流畅、合理地表达自己。
事上修、人上炼,生活即是最好的道场。
💡
最重要的是史学研究者应具有一种思想境界,这更不是读“理论和方法”就能获得的。它包括:视野,辽阔的视野,大气,目光贯穿于中外,贯穿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不是眼观鼻、鼻观心。理解现实生活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的各种现象。所谓察古观今,乐在其中对知识的追求和兴趣,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如果你不能从学问中获得陶醉感,那就离学术远一点”。对人,对人类基本问题的诗意的关怀。——高华
💡
好像越来越能理解什么叫人活的是几个瞬间 演唱会彩色纸片飘落的瞬间 迪士尼烟花炸开的瞬间 和许久未见朋友拥抱的瞬间 秋天第一次闻到桂花香的瞬间 下定决心要离开的瞬间 就好像连续剧一集结束的空镜 小说一章结束的末尾 给下一步埋下漫长的伏笔 这瞬间会有一种强烈的预感 我的人生要翻篇了 而此时此刻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会怀念的
💡
今天跟友友学了一句话
“围观幸福的人也会感到幸福快乐”
大家可以屏蔽掉污糟,好好养磁场气场
💡
28岁的徐志摩:“苏俄一切都是演戏” 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知识分子们在苏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年长一辈的知识分子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等人反对中国效仿苏俄,而李大钊与陈独秀则支持苏俄。胡适虽然不关心政治,但在1926年访问苏俄后,对苏联充满了羡慕和赞美之情。但诗人徐志摩在亲眼见识苏俄民众穷困、政府侵犯个人财产、查禁书籍等现象后,对苏俄产生了警惕之心。这些现象都与他个人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
💡
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他们是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中,牺牲最为悲壮的当属谭嗣同。他毅然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慷慨赴死,并且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一说是“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后来经过梁启超修改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虽然现在谭嗣同等人是公认的民族英雄,但在当时清朝民众的眼里却是“清奸”、卖国贼。在押赴刑场的路上,他们饱受凌辱,愤怒的群众向他们投掷烂菜叶、臭鸡蛋.…
💡
听到一个极度破防的比喻:一线城市的白领就像一个扫地机器人,每天有固定跑的路线,工作完之后回到自己的出租屋充电…
notion image
💡
一个再出色的人,长期在差的关系和环境中浸泡打滚,也会变得黯淡无光、神经兮兮、歇斯底里。人要到能托举和滋养他的地方去。
💡
普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傲慢。
总是不屑于这个不屑于那个。其实有效的观念,有效的方法,不管看起来多么的土,你去使用就行。使用的多了,你就会有结果。
还有就是,真正有效的方法,常常就是很土很不起眼的方法。不要天天幻想什么绝密方法,这些都是神经病思维。
 

Copyright © 2024 TUTU WU